清晨的北京南锣鼓巷,身着马面裙的姑娘们与灰墙黛瓦相映成趣;傍晚的上海外滩,穿改良旗袍的年轻人与现代建筑构成独特风景。近年来,以新中式服装为代表的国潮服饰从小众圈层走向大众视野,不仅成为街头巷尾的时尚风景,更催生出蓬勃发展的“国潮服装经济”,在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同时,彰显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。
“这件苏绣纹样的衬衫太特别了,袖口的云纹设计既有传统韵味,又适合日常通勤。”在杭州设计师品牌密扇的线下门店,来自北京的“95后”白领李心悦正在试穿新衣。她是“新中式”服饰的爱好者,在网上看到“密扇”的产品,专程前来选购。她的购物袋里,还装着一件改良版唐装外套和一条印有水墨画图案的半身裙。“以前总觉得传统服饰老气,现在发现国潮设计把古典元素和现代审美融合得恰到好处,穿出去既独特又有文化底气。”
这样的消费场景如今在全国各大商圈屡见不鲜。线下门店人头攒动,线上销售同样势头迅猛。天猫平台数据显示,2025年1月-4月,以新中式为代表的国潮服饰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20%,其中唐装成交量激增291%,男士马甲、中老年女装等品类增速均突破200%。值得关注的是,县域农村市场贡献了56.2%的成交量,意味着国潮服饰正从一、二线城市向更广阔的城乡市场渗透。
消费市场的火热,折射出消费者需求的深刻转变。在北京从事新媒体工作的“00后”章宁,衣柜里挂着七八套不同风格的国潮服饰。“穿国潮不是简单的赶时髦,而是觉得这些衣服里有我们自己的文化密码。”他坦言,过去更追捧国际大牌,现在却热衷于研究每件衣服上的纹样寓意,“比如这件李宁龙纹刺绣夹克,设计师把传统龙纹简化成几何图案,既保留了威严感又不张扬,每次穿都能感受到文化自信。”
文化自信的提升,让更多人重新审视本土传统。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、东华大学教授卞向阳认为,国潮服装的走红,本质上是消费者对文化认同的外在表达:“服装是文化的重要载体,展现出文化自信的设计、制造和品牌体系正加快成长,并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。”
消费需求的升级,倒逼供给端不断创新。江苏省吴江市六福纺织有限公司推出的“新中式”面料,选用醋酸、人丝、铜氨等材料,价格亲民且具备防静电、不起球、透气吸汗等特性。在化纤原料中加入云母石母粒,纺出的丝强度佳且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万多米。该公司还与纺织院校和科研机构携手,共同研发新面料。正如其总经理陆建国所说:“只有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元素,创新生产工艺,‘新中式’面料才能永葆生命力,让传统文化优雅融入现代生活。”
国内知名品牌海澜之家也积极投身创新实践。2025年,海澜之家围绕功能科技、智改生活、时尚潮流和绿色环保四大方向,加大产品及科技面料研发投入,一季度研发费用达4696万元。其推出的“远行冲锋甲”,兼顾大众消费与户外活动需求,是一款高性能冲锋衣。在文化融合方面,海澜之家从原创、非遗、国风、国潮等维度深入探索,参与各类社会活动,频频“出圈”。例如,在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,海澜之家展示的6套礼仪汉服,以自然人文为灵感,将云鹤、麒麟等经典元素融入现代剪裁,搭配面料升级与色彩创新,展现新中式美学魅力,吸引众多海外友人驻足。
营销模式的创新同样助力国潮出圈。今年 5月,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“国丝汉服月・天工霓裳”系列活动,《长安的荔枝》剧组携考究的唐代服饰亮相“汉服之夜”走秀,主演们身着剧中特色唐风服饰展演传统礼仪,让汉服文化与非遗技艺的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;赛得利与戴维贝拉联合开展的非遗体验活动,邀请资深非遗传承人现场授课,让孩子们在工坊中亲手体验扎染制作,感受传统文化魅力。线上线下的联动,让国潮服装从商品变成一种文化体验。
“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,而是让传统在当代焕发新生。”业内专家指出,国潮服装的创新,关键在于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,“既不能丢掉文化内核,也不能脱离现代生活需求,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技艺真正活在当下。”
国潮服装的蓬勃发展,吸引了各路资本和企业的关注。数据显示,2024年我国以新中式服装为代表的国潮服饰市场规模超2200亿元,预计2025年将达到2500亿元。广阔的市场前景,让传统企业、新兴品牌、快时尚巨头纷纷布局。
老字号企业凭借深厚积淀率先发力。创立于1927年的瑞蚨祥,近年来通过年轻化改造重焕生机。“我们梳理了品牌近百年的款式档案,把上世纪50年代的立领设计与当下流行的oversize版型结合,推出的‘新中式衬衫’成为爆款。”该品牌相关负责人介绍,今年全新打造的国风美学文化体验空间,将非遗体验全面升级,新增系列国风雅艺体验项目,让消费者近距离感受传统盘扣、镶滚等手工技艺的魅力。
新兴品牌则以创新设计快速占领市场。2020年成立的汉服品牌织造司,凭借“把博物馆搬进衣柜”的设计理念迅速走红。其团队与故宫博物院合作,从经典画作中汲取灵感并转化为服饰图案,推出的系列产品深受年轻人喜爱。正如联合创始人谢凌龙所言,希望让每件衣服都成为可穿戴的文化载体,让年轻人在日常穿着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快时尚品牌也积极融入国潮浪潮。真维斯童装深耕IP联名,推出与故宫文化、敦煌博物馆等合作的非遗联名系列,深挖九色鹿、伎乐天等非遗纹样元素并与高科技融合,探索品牌年轻化、个性化路径。H&M则携手中国艺术家杨婉,从其作品中提炼盘扣元素,结合新潮丹宁与新颖裁剪,赋予服饰现代感。这些联名产品既保留了快时尚的实穿性,又融入了国潮元素,满足了消费者对时尚的快速更新需求。
值得关注的是,国潮风已从服装领域走向更多行业合作。美妆品牌花西子携手苏州丝绸博物馆及非遗宋锦传承人王晨,推出以“喜相逢”纹样为灵感的宋锦高定新品,成为今年七夕主打款。其母公司宜格美妆集团公共事务总经理曾敏表示,在新时代的语境下,保护和传承非遗,仍需进一步去探索其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,让非遗真正走进大众生活。
从街头时尚到千亿市场,国潮服装经济的崛起,不仅为行业注入新动能,更成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。展望未来,业内专家认为,随着产业链完善和设计水平提升,国潮服装将向多元化、品质化发展,更多细分品类有望涌现,在国际市场上也有望成为“中国智造”的新名片。